当前位置:网站首页>美词美句 >正文

唯美句子古风背景图(唯美句子古风背景图片)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君王,他们雄才大略、开疆辟土,在文字中抒发理想、彰显气魄。创作过不少霸气的诗词。

霸气的诗句篇一

● 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龟虽寿》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一首感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感谢“越陌度阡”远道而来的贤士们,屈尊相从,在今日的宴会上促膝谈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他们像南飞乌鹊,择木而栖,绕树三匝,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呢!于是,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在千古诗人中,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写得出来,也只有他能与之相称。至今读之,犹觉豪气逼人。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207)。东汉末年,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奴隶主贵族,乘中原一带天下大乱之机,

经常入塞掳掠汉民。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的儿子袁熙和袁尚等,投奔了乌桓。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安定东北边境,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率军征伐乌桓,结果取得了胜利。这首诗是他凯旋归来的时候写的。全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曹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开头四句。主要意思是说“人寿不长”。连用了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神龟尽管能长寿,但最后还是要死亡,腾蛇虽然能腾云驾雾,但到时候也免不了死亡,使读者会自然地联想到,衰老和死亡也是人们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老骥伏枥”以下四句全诗的中心。在用伏在马槽上的老骥还想驰骋千里,来比喻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曹操用老骥作比喻,饱含着对老骥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是他自己几十年戎马俊倥偬的征战生涯的象征。

曹操在这首诗中,承认自己是到了暮年。他面对暮年,在精神状态上不服老,要老当益壮,要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也就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与“天”有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由“天”来决定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只要人们能够注意保养自己的身体,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千百年来,《龟虽寿》被广为传诵,表现了很强的生命力。

霸气的诗句篇二

●明太祖朱元璋的《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

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

称我江山有几多。

燕子矶位于南京城北燕子矶镇北端,西、北、东三面临长江,面积约1万平方米,矶头海拔36米,峭壁悬崖陡立江水之上。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从这里登岸,是时,正好雨过天晴,一条彩虹横跨苍穹,一弯钩月遥挂天边,面对这壮丽的景象,诗兴大发,激情豪迈地吟咏出了这首《燕子矶》。朱元璋放牛娃出生,几无文化,可这首极具王者之气的打油诗,比喻得当,气魄宏大,非常人所及,抒发了一代开国之君的豪迈情怀。朱元璋正是从这里走向金陵,走向帝王宝座的。

霸气的诗句篇三

●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

这首词因雪而得、以雪冠名,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志。是诗人所思所想的真实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问题给出的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好一个周天寒彻,好一场漫天大雪,好一番人间苦难!天地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黄河也被雪冻冰封,不再奔流。神州的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状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蜡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公之所赐,苦难乃历史之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这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弹指间,已是云开日出;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毛主席早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向全世界发出了胜利的预言。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分明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分明是洞悉时空的慧眼。中国革命注定是一场极其艰难曲折、惊心动魄的斗争,但人民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雪后必然会天晴,不应有丝毫怀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祖国的山河是多么壮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是诗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雪景唤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历史使命感,使他心中充盈了无比的热爱和无限的激情。帝国主义列强妄图侵占这大好河山,而我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立国当以文武之道,武能平定乱世,文可富民兴邦。武力统一是前提,在混战中是不可能安心建设的;武力强盛是保障,在动荡中是不可能发展经济的。而只有文治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走向强盛,才能使山河更加壮丽。“文采”、“风骚”,在这里显然是借用,指出了封建统治者们缺少文治的弱点。

武功曾经几度辉煌。扫除六合的秦始皇;平定匈奴的汉武帝;南征北战的唐太宗;结束纷争的宋太祖;纵横驰骋的成吉思汗……这些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把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演绎得那样烟波浩渺。历史不仅为我们论证了这个古老国度的战斗力,更为我们树立了驱除一切敌寇的自信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好一句惊天之语!言有尽而意无穷,堪称为点睛妙笔。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展示了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流露了对光明前途的无比信心。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霸气的诗句篇四

●西楚霸王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如何?

西楚霸王项羽是一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秦末风云变幻、群雄并起的大环境下,他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垄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项羽虽未成帝业,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仍把他列入“本纪”,作为帝王来看待。倘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话,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汉相争,开始时项羽节节胜利,刘邦几为其所掳。后来由于项羽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导致其战略上连续失误,而刘邦则逐渐转败为胜。最后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兵少粮尽,自知败局已定。夜饮帐中,面对美人虞姬,宝马乌骓,乃慷慨悲歌。唱出了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穷途末路的悲慨。全诗“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宋·朱熹),他心爱的美人虞姬持剑起舞,其间举剑自刎,由此还演绎出中国历史上至美爱情的千古绝唱。而这首《垓下歌》,则历代传颂,成为脍炙人口的诗篇。

霸气的诗句篇五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是刘邦称帝后第七年(公元前195年)所作。当时淮南王英布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英布败逃,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自己则班师回朝。归途中,他停留在自己的故乡沛县,在沛宫摆下筵席,与家乡父老纵情欢歌,酒酣刘邦击筑起舞,慷慨悲歌。全诗仅三句,首句起兴,展现群雄相争中的风云变幻,后两句抒发了自己平定天下、开创大汉基业、荣登帝座威加海内的喜悦心情,表达了渴望巩固统治、维护政权的迫切愿望,气势雄浑,气魄浩荡,千古传颂。

《大风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历代的封建帝王,在荣归故里之际,往往效法汉高祖,大摆筵席,宴请故旧亲友。有些君主也吟诗作赋,以《大风歌》来比附自己的豪迈情怀,讴歌自己的文治武功。

霸气的诗句篇六

●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 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诗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

诗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阵阵秋风下白云纷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故去的“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一重一重的青山,藤花掩映了临着黄河的古镇,大河家。

一路草木多,车开过去,树枝子簌簌披拂过车窗,手掌一般,敦厚得叫人心生喜欢。大河家的房子都高,树木一样生长着的样子。墙壁上镶嵌着青色的砖雕,雕了牡丹雕芍药,枝枝蔓蔓筋骨柔软,花苞鼓鼓的,怕要倏然间弹开呢。院子里的花儿都开了,一朵半朵从浓密的叶子里窜出来,红得要破哩,喊一声要答应哩。多么好,多么好。一生看花相思老,人在草木间,才是顶禅意的光阴呢。

穿过一个村庄去看黄河。日光正暖,晒着庄户人家门前的牛粪。风吹来,黄尘弥散,空气里是黄河水的味道,枝头花椒麻酥酥的味道,青皮核桃的味道。喜欢极了这样恬静的时光,华丽又清淡。巷道不宽,一边是高阔的古城墙,老绿的苔藓贴在墙皮上,云头纹一样。古城墙头顶上,冒出来人家的屋檐,开着一扇窗子,真个儿叫人惊讶,恨不能爬上去看个仔细。不过,古城墙也太高了,一缕炊烟云梯一样悠闲地搭到天空中云朵里去了。8月,大河家的玉米正是肥美的季节,一穗一穗,从阔大的叶子里钻出来,缨子像一撮发丝,散发着粮食的清香。

一处高高的山崖上,看到了黄河。左边的黄河右边的崖,对岸是青海呢。水是深蓝的,略略有点绿,从遥远的山涧奔流而来,似乎~点儿也不野气。山太高了,听不见黄河水的轰鸣,只觉得柔,一种扯筋扯骨的柔韧。恍然叫人以为,是一条水做的带子,盘绕在山谷,细长而妖娆,那样的清冽深邃。偶然有宽阔处,便是水绸子绾了个结。远古的时候,人们顺河而来,在两岸繁衍生息。暗暗连缀光阴的,是这浩浩荡荡的黄河水。

夜宿大河家,梦里似乎听得见水声,咣,咣,水梢撞击石头的骨骼,两种深沉的声音缠绕回荡。也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甚真切。清晨,去看大河家岸边的临津古渡。古渡口的日光饱含着水分,格外醇浓。水花溅起,被朝阳一打,滴滴金子似的,空气里似乎都有仓啷啷清脆的响声。人一走,就把阳光撞得打着旋涡几。

水生河草树木,水生万物消长的慈悲。

大河家桥头,有早起的人提了几条小鱼,盛在盆子里,慢慢地游啊游。桥面宽阔,这边是甘肃的大河家,桥那边就是青海的扇子山。初阳打在红砂岩山上,一层一层的光亮,像一朵怒放的硕大的鸡冠花。急急慌慌的,跑到桥那端去了一趟青海。青海的饭馆刚刚擦亮玻璃窗,招牌上斗大的字:大盘鸡,东乡洋芋片,看得人淌口水。我在桥上来来回回走,一会儿在甘肃,一会儿在青海,真是激动得不行,乐傻了。桥上走过的藏民和回民,都披了一层金光,质朴而古风,似乎是从汉唐走来。世间种种好,真叫人感激。

立在桥上,就可看见临津古渡口。拦河一条粗铁索,还在水里晃荡。湍急的水乍然撞击在铁索上,飞溅起碎碎的水花,白亮亮的,连缀起一道白光,玉箍一般,箍在狂野的黄河之上。铁索若隐若现,一痕深青色在水光里翻滚,水光吞噬铁索,复又吐出。这时候,就觉得黄河水有骨头,泼皮硬朗的水骨头,一波一波与时光撞击,与铁索撞击,与石头撞击,喀啦啦响着,一轮一轮周而复始地轮回,从古至今,无穷无尽。

当年临夏人走青海,就是从这个渡口通过。那时候,渡口有木船,有水手,羊皮筏子可能也有。人们从哗啦啦的黄河水上漂过,吼上一嗓子河州“花儿”,多么惊险酣畅啊。这一切,古朴而幽凉,对于我这个腾格里沙漠边缘长大的人,简直惊诧新鲜至极。倘若有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踩了一叶扁舟诗意地跨河而过,肯定被黄河水一脚踹到下游去了。黄河可是咆哮得很哩。临水而立,你就知道黄河的气势狂烈,有一种大音希声的磅礴扑面而过,是那种倏然间把人击倒的震撼之美。这世上,唯有黄河不曾闲啊,从古忙到今,一刻不停。

大河家自古以来就是甘肃和青海之间的重要渡口。很古的时候,有个部落叫渠搜,大概的位置在青海湖附近。周穆王巡游天下时,听说渠搜有好马,一路风尘仆仆去了一趟渠搜。周穆王的行程,是溯黄河北上,渡黄河,经落都,抵达渠搜。那么这个渡口,极有可能就是临津古渡。只是时间太久远,模糊了一个渡口的名字。隋炀帝西巡,也是从临津渡口渡过黄河抵达青海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都是在临津渡口过黄河,往返都路过河州。

历史上,临夏和青海东部地区,曾并称河湟地区。唐朝时,在河湟谷地设置茶马互市,临津渡口是唐蕃古道上最重要的渡口。盛唐时,有七十万匹战马驿马,其中大概有半数就是通过河湟地区茶马互市成交的。马和茶叶,在临津渡口繁忙来往,可能就是《清明上河图》的那种繁华吧。青海吐谷浑人养的宝马,过大河家渡口,河水般哗哗流人中原。而大批战马涌人中原大地,为唐朝的强盛提供了军事保障。大河家渡口,离着盛唐只是一个转身的距离。

当时河西走廊的商贸主要依赖骆驼客,西域路途漫漫,黄沙苍凉,只有骆驼是最好的选择,丝绸、瓷器、香料,往来不绝。而在唐蕃古道上,山高水险,商贸往来是靠马帮。骡马驮着茶叶、布匹,从中原赶来,在河湟谷地茶马互市中交易。你的茶叶布匹留下,我的骏马带走。临津渡口大概忙得花儿纷纷,草叶颤枝。唐时绢马贸易比价是:马一匹易绢四十匹。至于茶马比价,一匹好青海骢,大概需要一百斤茶叶。茶叶在吐蕃地区是万万不可缺少的。茶叶不仅仅解渴祛乏,消除奶酪肉食的油腻,还与当时盛行佛教有关。茶者禅也,禅茶禅茶,借茶参禅。

到了宋太宗时,一匹绢市价一贯,一匹马市价三十贯,三十匹绢换一匹马。后来,西夏截断了河西走廊的商贸,几乎一匹马也不卖给宋朝。这种背景下,河湟谷地马价大涨,二百五十斤茶才能换一匹中等的马。南宋的战马更加捉襟见肘,马价一涨再涨,要千斤茶才能换一匹马。

河湟地区这条茶马古道,是从中原长安出发,途经临夏市,过吹麻滩、刘集,一直走到大河家休整一下,从临津渡口渡过黄河,抵达青海的山水村落之间。再远,就走西藏了。

另外一条,是从长安出发,过天水,经临洮,到达临夏康乐,再到广河,渡过广通河,然后过和政,过临夏县,抵达临夏市。然后转至炳灵寺渡黄河,经过永靖县,抵达青海民和。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也是这条路,从长安出发,经过秦州、河州,自炳灵寺渡黄河入鄯州境内。

除了茶马贸易这样的大宗买卖,民间琐碎的交易也是频繁的。羊皮换盐,牛毛换银镯,马蹄换岁月。大河家渡口在哗哗的水声里拨亮一盏一盏的灯笼。自古河州出商人,是有这层历史缘由的。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常年奔波在河湟地区唐蕃古道上的西域商人,慢慢沿途居住,人家沿着茶马古道延伸。聚居的人家多了,形成一个个的村落,恪守着远山近水。遇一人而白首,择一地而终老,不用回到遥遥的西域去了。

我总觉得,临夏“花儿”最早也是古河州商道上的商人们唱开的。苍穹下广袤的大地,万物生长,黄河水涌动着生命的血脉。脚下路途漫漫,内心的.柔软和自然的大美撞击,便从心底里开出一朵绚烂的“花儿”,张口喊出来。河州牡丹是季节喊开的,而“花儿”则是心喊开的。临夏“花儿”有文字记载是三百多年,其实应该更早。我坚信“花儿”是河州古道的另一种符号,悠远而亲切。

临夏作家王维胜给我们念了一首“花儿”:“大河家里街道牛拉车,车拉了搭桥的板了。你把阿哥的心拉热,拉热者你不管了。”我们不依,请他又念了一首:“脚户阿哥的好心肠,白布手巾里包冰糖。冰糖放在枕头上,吃里嘛不吃你思想。你不吃是我吃上,相思病害给者我身上。”

爱情只是“花儿”里所包含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附着了人生所经历的辛苦,还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临夏市“河州花儿文化艺术苑”里,河州金嗓子何清祥,一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唱得人心里啪啦抖颤,恨不能拿出世上最好的语言赞美。

在康乐县良恒商场,有个店员奇怪地问我,你不是临夏人吧?怎么说一口临夏话?真的呢,我的河西方言的确和河州方言有相似的味道。其实,在远古的岁月里,河州有我们河西的亲戚呢。据《武威地方志》记载,十六国时期,有一支河西人曾经跋山涉水,迁徙在临夏西南的山水之间,耕地放牧,繁衍生息。

十六国时期,大概在公元402年左右,河西鲜卑人秃发傉檀,在凉州建立了凉国,历史称为南凉。那时候的凉州城叫作姑臧。有一年,他和北凉王沮渠蒙逊厮杀一场,大败而归。北凉进攻的势头实在太猛,势必要拿下他的城池。南凉王打不过呀,只好放弃姑臧,带着城内几千户居民,还有西域来的栗特人商队、波斯人商队,本地的工匠、手艺人,一路迁徙到了青海的乐都,定居下来。

北凉王得到了姑臧城,又好几次发兵围攻青海乐都,城外驻扎满了他的千顶牛毛帐篷。南凉不能安心耕田放牧,日子过得饥弊得很。过了些年,终于耗退了北凉王,秃发傉檀恢复了一点元气,率七千骑兵去攻打吐谷浑乙弗部落,留下太子守城。他的人马前脚刚走,南凉的邻居,西秦的乞伏炽磐乘机袭取乐都,守城兵太少,乐都城失守,南凉亡。乞伏炽磐得到乐都.城,只留下财富,把城内的万余百姓都迁徙到袍罕去了,袍罕就是今天的临夏。这部分河西子民,种子一样播撒在大地上,生根发芽,从此就生活在临夏西南地区,再也没有回到河西来。

光阴的藤草漫过了历史的石墙,虫儿飞,鸟儿鸣。也许,我们河西的先祖们把他们的口音留在漫长的时空里,即便是千重光阴之后,我们的方言还有相似的味道和气息。河州,有我们河西的亲戚,见与不见,牵挂都在那里。

古渡口,古河州,度过时光我来看你。也许我正在找你,某个清晨,我们却在时空里乍然相遇,一句乡音,心生喜悦。古河州,古河州,我来,你用盛大的阳光迎接我。我回,留一首河西古老的歌谣给你:“远方的青山,你在哪里?尽下的是甘露细雨。心中的百灵鸟儿,你在哪里?美妙的声音摇过枝头。今天我和有缘的人儿们走在了一起,高兴,高兴,高兴”

关于桃花的优美散文作品篇一:桃花又红了

前记:这个季节,总会想到一位华年早逝的同事,她是不幸的,香消玉殒;她又是幸运的,因为这个季节,只有我用这种方式寄托深深的哀思。清明节了,让我把这篇文字读给你听……

“桃花已红了,云已变淡了,往事已飞了,飞过那忘川……”何处传来周艳泓的《春暖花开》?熟悉优美的旋律丝丝缕缕飘荡萦绕,不知不觉间眼睛就潮湿了……想起了你这个精致的女子——我的同事阿磊,你乘着三月的桃花芳香飞去了另一个国度……一年了,你在那里还好吗?

这释香的季节呵,已经翩跹而至:烟雨、桃花、柳雾、嫩枝、绿芽,赏目悦怀;娇黄、粉白、淡紫、浅蓝,眩人眼帘……一幅幅唯美的画卷,如诗如梦,如烟如岚,欣欣然都张开了姹紫嫣红的羽翼,循着春天的脚步,氤氲在粉色的素笺上,弹落记忆深处的那抹留恋……记得你也是一个爱花的女子,曾在春日,雀跃着将一束芬芳的桃花插在瓶子里,置于桌案上,或目不转睛地凝望,或闭了眼睛深呼吸,我知道,那一抹甜丝丝的芬芳沁进你的心扉,明媚了你的心野,不然你何以笑得如许灿烂!

温软的微风,伴着细碎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头,华丽地斜斜映照。空气中,总是有清幽柔和的味道,点点新绿跳进眼眸,目光被漂染得清澈而甜润。你说:“这样的日子真好!不妨出去走走!”

耳畔响起你说的这句话,于是就鬼使神差地来到了春日的郊外,何其美哉!天空,在阳春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湛蓝,缕缕白云轻舞飞扬、优哉游哉。轻轻地倚在树下,带着些许的慵懒,竖起耳朵,倾听光阴的轻绵碎语,聆听花开的声音。风拂过肩头的长发,痒丝丝地撩拨着脸颊;桃花的阵阵清香迎面而来,弹拨着心弦,任思绪飞扬。一遍遍描摹着你的影像。此刻,你云游到了哪里?是否也感受到这浓浓的情意?莫非你的芳魂就在这花间游移?看到了,看到了,你唇角那两个深深的酒窝,漾啊漾啊;听到了,听到了,是你,真的是你结结实实、稳稳当当的脚步声……猛回头,只有春天的喜鹊在枝头的欢唱,是在传递你即将归来的消息吧!

柳丝随风摇曳着,想起你在的日子里那些生动如许的画面:你伸出染成绚丽色彩的指甲,不无炫耀地说:“漂亮吧!”;你抬起圆乎乎的胳膊,呵呵!手腕上又物色到了一件可心的手镯;你一手握着调羹,嘴里吧咂着:“味道好极了!快来尝尝!”大家便一起拥过去,你一勺我一勺,顷刻间你煮的三根汤,绿豆粥就见锅底了;你洋溢着鲜花般的笑脸,看我们尽兴而去;你则手脚不停地收拾着你的小小工作间,每次经过你身边,都会惊叹那有条不紊地摆放,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作业本……

仿佛看到你姗姗而来,跟我们倾诉着思念的絮语……

你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伤感,没有人愿意揭开那层疼痛的怀念,只是到了桃花又红了的季节,我却忍不住说:“阿磊,离开我们有一年了……”随即你的画册便呼啦啦打开了……那甜蜜的酒窝晕染着我浮生的牵绊。这何止是些简单的画面?平淡的话语,真真切切响在耳畔;如花的笑靥,总是绽放在眼前;多么遗憾,再不能携手看夕阳,再不能醉在晚风里,再不能同折一枝花……

眼前这一树树桃花,唤起过谁的思念?看见过谁的笑靥?惹起了谁的泪眼?记取了谁的红颜?思绪渐飘渐远,灵魂在桃花林中徘徊不前,所有的记忆在眼前飞快地闪现,渐渐成了天边云彩般的梦幻,模糊了视线。

我不明白的是:作为女性,你体态丰腴,举手投足间大气恢弘,竟有如此细腻的胸怀,如此浪漫的情调,如此多情的双目,如此善感的心地。我更不明白:如此一个风华正茂的女子,却被病魔悄悄盯上,猝不及防地侵占了你的健康……短短一年,你憔悴了容颜,化作一缕香魂飘逝而去。

欲哭无泪的痛楚啊!生命之脆弱,一如这一季桃花!看她们鲜艳欲滴,一朵朵,一瓣瓣,一蔟蔟,或含羞着花苞,或展开着嫩蕊,都在参差葱茏的枝桠上争奇斗妍。湛蓝的天空是她们的背景。她们傲笑梅花淡如雪,无意牡丹富贵多,不慕莲花之高洁,只要恋得春意浓,千古风流任评说!努力要将积蓄了一年的力量尽情释放!春风一唤,枝头就吐出花蕾叶芽,娇柔可爱,苍劲的'桃枝托举起这世间的美丽精灵,略微泛绿的枝条,擎满了桃花,仿佛一夜之间,那一枝枝妖妖灼灼的桃花,在三月的和风中就轻启朱唇,笑靥明媚,让我们历经寒冬木然的双眼染满春天最初的颜色。阿磊,你不就像这些桃花吗?生命短暂,却明艳动人!

在我的眼里桃花是清新婉约的,朵朵如唐诗宋韵走来的伊人,清颦浅笑,暗香淡淡,醉了诗,醉了画,醉了春色,也醉了观花人。“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诗人清新的笔调,逸趣横生地写出了桃花吐放时,深红浅红相映的情景,那么热闹,那么盎然……

是谁把那红红的心事留在树上?看过来,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年年春复来,岁岁人不再……

在我想你的时候,只有让自己的灵魂飘荡在茂密的桃花林中。就像现在,将浓浓的心事,流入花瓣的韵致,在风中曼舞。想起那些人面与桃花,恰如人世间的每一场分合聚散,都被回不去的年华写满了人生的无奈和忧伤……

沉醉在桃花的清香中,我庆幸没有错过这一季花期的依恋,我在花香弥漫的空气中,用满腔的情思寄语桃花瓣瓣,将岁月厚积的思念,粘贴在心间,托春风传递到你的心田……阿磊,你看,尘世间的风依旧轻轻,桃花依旧红艳。撷一朵藏在手心,浸染时光的眷恋,承载曾经的点滴,在风里,在诗间,在也许阴霾也许阳光的日子里,守着一份情义,和岁月一起慢慢老去……

阿磊,我们约好:在下一个桃花又红的季节,我还会来看你,在桃花的世界里静静地等你……你若有知,就化一朵艳艳的桃花,在我经过你的时候,轻颤一下花瓣,我一定可以听到你的笑声,看到你的笑靥……

后记:人生是短暂的,对每个人来说不会循环,仅只一次。我们要用精良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来度过今生。生老病死乃一切生物的客观法则,谁也逆转不了,但如果生活无节,心胸狭小,就会收缩生命。对自己要宽心。

人生满足心常乐,人生在世,富贱财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视财帛如粪土,繁华如浮云,得失之间,不用太在意。人生也会有很多挫折,当碰到这些挫折时,可用一些古语来自我抚慰:天真烂漫,淡泊名利;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之一句话:"知足者常乐。"借用马伊璃的话结束:且行且珍惜吧!

关于桃花的优美散文作品篇二:桃花开了

灵云参禅参了多年未开悟,有一年春天,桃花开得正好的时候,他打开山门,蓦见千万丛桃花开得如火如荼,宛如一片香火海,当下身心脱落,尘识皆消,豁现本来面目,并说偈道:“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周末,闲来无事,一个人来到松江边上行走。偶见一株两株桃树簇拥着鲜艳的色彩,便走近前去,用鼻慢慢地闻着,像闻着情人身上那迷人的香味,这是一种充满激情的生命力,于是经不住诱惑,用手去抚摸一番花瓣,那种柔和的美,像亲吻情人嘴唇般美妙。站在花下,只有心静才能领略到这一切。花下是河水,悠悠不急,像不愿离去的恋人,偶尔碰上礁石,用白色的浪花来回眸那桃红色的在岸上微笑着的少女。如此看来,这一切的想象充满着诗情画意,可是,我的身边却只有花树,我只是一个永远参不见禅机的人。虽然心静,但是心静得如夜晚般寂寞。你不知道,当一个人无法身心脱落,就难以放开自己,他总是沉郁在自己内心的窠臼里。三十年来,能有几时像现在这样身轻?苦苦追寻的剑客,在落英缤纷中真的能像白云城主叶孤城和西门吹雪的那一次决战吗?或许他们内心都有各自的牵挂,而决战变成了两败俱伤?但在我的思想中,却在追寻着内心的剑客。我这个寻剑客能像张华《博物志》中所说的那样,最终发掘出干将、莫邪两把宝剑吗?我不知道,我只是想在这株桃花里悟到人生的真谛。或许是我自作多情,花依然还在眼前,还是千万朵地簇拥在枝头上。而我的眼已花,我的心已乱。

心乱应该去登山。于是我离开江边,登上云落屯。然而又偶见一株桃花在悬崖上开放着。我的心更乱了,又想起了觉海的“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是啊,悬崖上的桃花是从哪里来的呀?在那么高的悬崖上,毅然自开在白天黑夜,可能也有人看见了她,可能她也看见了这些走上山的人?到底是人在看花,还是花在看人,谁能说得清楚呢?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是,这悬崖上的桃花没有这么孤寂,她已经和河边上的桃花一起开放了。然而她还是孤寂的,只有她高高在上,观看这座城市的繁花尘梦,她只能在那里展览,无法在爱人肩头依靠一晚。仁者乐山,谁能给她一点仁慈的爱呢?问花无语,空山鸟飞绝,只有自己的脚步依然在环山的小道上徐徐而行。行到路的尽头处,坐看白云从自己的头顶上慢慢地向北而去。

傍晚时分,走回自己那没有面朝大海没有春暖花开的小屋。经过繁华的街边时,却看见一株桃树已是落红满地,思绪又开始乱了,于是又想起龙牙的诗偈:“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关于桃花的优美散文作品篇三:春诱桃花

每当清明左右,那桃花便像约好了似的,几天的功夫,就“呼啦啦”绽开得满枝满树。年年这时我都悉心留意生怕错过。

虽说已到四月,春的脚步总是迟疑观望,气温没什么规律可循,今天穿棉衣,明日也许t恤衫儿,可只要天的暖稍微鲜明些,我就仿佛嗅到了桃花的香!

今天,天公作美,少有的好天气。便萌生了徒步踏青,边走边寻桃花的想法。

依然走在湖边,明显不同往日,春天的气息又浓郁了许多。岸边成排的垂柳泛着淡淡的绿,这浅浅的新绿与蓝盈盈的天空交相呼应,真是巨幅春生静好图。我在柳树下停留下来,每片小小的叶片旁,都长着像毛毛虫似的“枸枸”,从小我们就这么叫,也不知道源于何处。这嫩绿的“枸枸”不久后就成了满天飞的柳絮。

春,着实美好,阳光暖暖的,既没有夏的热烈,也去了冬的生寒。我故意放慢脚步,尽情地沐浴。矮小的乔木也都相继发芽,枝头鼓胀得很,用不了几日,就会发新叶喽。

我喜欢这刚出生的绿,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冬季没看到大自然的绿,如今悄然萌发的喜悦。更是感受到它的背后有股强大的力量,孕育新生命诞生的力量!也会让我想到母亲孕育孩子的伟大!

春,的确撩人心扉。这是个困不住心的季节。

远处,一树洁白!那定是桃花开了。脚下急切,直奔过去!我知道,岸边零散地长着几棵桃树。虽说不够粗壮,但也有几年的光景了,每年它们都先于别处的桃花开,因为生在岸边的阳坡。

这里是一棵白色,两棵粉色。大部分都开了,娇嫩的花儿一簇簇的。挨挨挤挤拥在一起,就像在成群结队地嬉戏。听,居然还在呼蜂引蝶,好热闹!

桃花多数都是五瓣,盛开时恰好像一张张娇娃娃的脸,嫩嫩的,要生出水来。十多根细细的花蕊像小蜗牛的触角,随意地散开,微风一过,颤颤巍巍的,怎叫人不爱怜?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人们都喜欢桃花,尤其是北方人。它就是春天的象征!“春暖桃先开”,寡淡的季节忽生桃花,谁人不喜?它的色彩又多是粉红,黄黄的花蕊,红红的柱头,谁人不醉?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映衬着白色,清纯透落儿。有点像情窦初开的少女,怎么看都迷人。也许是因为桃花白色少的缘故,即使它的白中隐约沾点粉色。远不及梨花白的纯粹,但,依然如白衣舞娘,在春的舞台翩翩起舞。

花绽之初,味道极淡,凑到花瓣里,鼻尖都沾上花粉也嗅不到香甜。为什么总要留点缺憾呢?就像我,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看孕育花蕾的时候。这一等又要一年!不过,有些事有些人,如果能有时日可盼,那都是福,就怕错过了,再也回不来了!

看桃花,总会想起桃花庵主,那首脍炙人口的《桃花庵歌》,也会情不自禁地跳出来。去年曾经游玩过苏州的唐寅园,才子留世的不过就是他创作的那个“才”字!据说他的桃花庵已不具体,大致在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他若知晓,会不会难过?

桃花,花期短,也许一夜春雨,就会一地花瓣。如同光阴,碎碎念间便消失殆尽。我只想多驻足一会,尽情地与它相依相伴,如同久别的故人如期相逢,很珍惜。

春,唤出了桃花,可“桃花依旧笑春风。”这说不清楚的“缘由”,不知桃花庵主作何感想,会不会还用桃花换酒钱?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