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诗词名句 >正文

写人物传记的唯美句子(描写人物传记的句子)

《世间最美的坟墓》

一、教学目标

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简介作者和托尔斯泰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示范朗读录音。

2、请同学们在客观描写坟墓的句子下面画横线。

四、概括课文要点

1、文中哪些句子对托尔斯泰墓进行了描写

明确:(1)“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2)“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3)“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4)“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2、体现了托尔斯泰墓怎样的特点呢?明确 :自然、普通、朴素、、宁静

(板书) 朴素 远离尘嚣 没有装饰 没有墓碑

3、作者认为朴素的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1)“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2)“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没有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4、这种朴素对到他安息地来的人又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明确:“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纪念。” 这种对内心的强烈震撼引发的是一种崇高的敬意。

(板书) 感人 扣人心弦朴素 打动人心 剧烈震撼

五、综合课文,探究分析

作者为什么将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作家的坟墓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分几个小问题进行探讨)

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这坟墓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尔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说它直接呈现了托尔斯泰的一种人格——平民化的朴素。声名盖世的托尔斯泰苦嗜朴素,朴素是他人格的呈现和象征。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所以说这座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1、托尔斯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墓地?

明确:我感受到晚年的托尔斯泰在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 他儿时听到关于幸福的古老传说,就和哥哥在庄园里亲手种树,多么天真无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饱经忧患、历经磨难的托尔斯泰晚年回想起这些往事,突然觉得“自然、宁静、远离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将自己埋骨于此处。要理解这段话其实并不很难,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语言信息,比如:“远离尘嚣”“饱经忧患”等,再结合我们对托尔斯泰生平的了解

2、我们再来看一看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写,说出这两幅画面的意境吗? 明确:宁静、轻柔、和谐、静穆、温煦。

3、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俯临”“和暖”“嬉戏”“温柔”。

4、这些词语多么温情,让人感到这位伟人安睡在这样的环境中是一种幸福,享受到了一种宁静、自然、和谐的幸福。哪位女生给大家读读这段文字?用自己有声的语言来表现这种意境,传达其中的感情。明确:这种自然宁静、远离世俗、不为名声所累的境界,正是托尔斯泰毕生的追求,同时也印证了他生前的选择。

5、“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冢,并进行了比较,你怎样看待这种比较?(幻灯片显示名人墓冢) 明确:三位伟人的墓是一种庄严的美、华丽的美。这种“美”与他们“伟人”的名声是和谐统一的。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伟人死后,人们会用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方式来纪念他们。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朴素美与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谐统一的。因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让人体会到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伟”,才能让人感到托尔斯泰的与众不同。作者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简单谈谈, 学习完本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例:许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时间和精力花在设计、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们不知道:活着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损坏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没有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伟、再壮观,也只是废石一块,最坚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感人的碑石。

七、总结

墓地的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的朴素美,透视了托尔斯泰内在的人格美。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1

开头:乐趣有很多,有成长中的乐趣;有拉小提琴的乐趣;还有弹钢琴的乐趣……给我三天三夜,我也说不完,而我找到的乐趣,是对一名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学习上的乐趣,期末

语文,这是我在小学里的三门课中头痛指数排到了第二的学科,不知怎么的,到了中学,成绩竟然上去了!这可让我大吃一惊,至于其中的奥妙嘛……我也还没搞清楚。也许是换了学习方法,也许是换了老师,也许是换了学习气氛,也许……我曾想过无数个也许,但渐渐地也不想那么多了。正因为分数上去了,我也不讨厌语文了,反而产生了兴趣。这就产生了我的一条座右铭:分数上去了,兴趣也由然而生了。

数学,小学里最令我骄傲的一门。但上了中学却因为一直伴随我的一位好朋友而次次上不了100分,我一直想和它绝交,却怎么砍也不能把我们分开。我的这位朋友大名就叫——粗心。粗心,一个我一直想甩又甩不掉的朋友。哎!朋友啊!你什么时候才会远行啊!正因为和我这个朋友的作战,让我对数学十分感兴趣。

英语,小学里最令我头痛的一门学科。在中学里成绩依然一般,说好算不上,说差也不算。上次考了一个91分,把我乐得屁颠屁颠的回去向爸妈报告成绩。但却不知道,我这刚点起的希望之火会不会又被雨水浇灭。不过,正因为对英语高分的渴望,我对英语也产生了兴趣。

结尾:我的座右铭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兴趣是乐趣之父,有了兴趣才有乐趣。我相信,学习在我面前将不是困难。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2

开头:书可以使人变得聪慧,书可以陶冶情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里演绎着大千世界的真善美、正与邪;书寄托着前辈们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的乐趣有很多,就拿我看过的书来说说吧!

读《绿山墙的安妮》的乐趣。可以感受得到田园风光的美丽;安妮的想象是那么的美好,有趣;安妮一生的美好记忆就留在那美丽的爱德华岛中,让她再也不孤单,让我也感觉不到生活的愚昧。这是读《绿山墙的安妮》的乐趣。

读《西游记》的乐趣。想必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斩妖除魔,护送师傅的英雄形象,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的《三打白骨精》最精彩了,孙悟空以自己的智慧、神勇和白骨精打斗的精彩故事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孙悟空72变的神通广大令人向往,猪八戒贪吃,沙僧老实、厚道的形象也使人记在了脑海里。这是读《西游记》的乐趣。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乐趣。带你去旅游世界各地,带你去了解警察的辛苦,和坏人的放肆与邪恶。这便是读《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乐趣。

结尾:读《红楼梦》的乐趣则是品味人生百味,感受人生喜哀。

当你亲身走进书的海洋,找到读书的乐趣时,相信你一定会有感而发:“好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3

开头:早晨,推开窗旁阳台的门,小心地扶着木把手。坐在木椅上,抬头看外面,是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和数也数不尽的灰墙瓦片……在西塘古镇的两天一夜,我按下关机键,让手机静静躺在包里。当视线从几英寸的小屏幕移向眼前的美景,我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久违的乐趣。

解放了双眼,我发现小桥流水的缠绵与感性;启动了嗅觉,我闻到空气的清新与柔软。漫步着,我竟突然生出一种自己身处“桃花源”的错觉来了。那是从屏幕上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乐趣。

想起昨晚的游船,昨晚的潋滟水波,昨晚明亮的红灯笼。我坐在乌篷船里,浓重的夜色将整个小镇笼罩在无穷无尽的墨色中,小船置身于温柔水波的轻歌曼舞中,飘飘然于世间。桨公站在船的最前头,将嘎吱嘎吱的木头船慢慢推向岸的那一头。这样的乐趣,手机屏上变换不出呀!

对了,岸边还搭着个戏台,几个演员站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些什么,我听不懂,却觉得好听。可能是因为那软糯的嗓音,也可能是因为那清脆悦耳的玲珑曲调,沿着水波,流向那边墨一般的夜空去了。桨公继续摇着船,想起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描写的场景,仿佛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其中的“迅哥儿”。十月不凉的风轻轻扑上,又转瞬消失在身边,小船儿摇啊摇,红灯笼曳啊曳,我在游船中醉了又醒,醒了又醉,流连在无尽的波浪中了。这样的乐趣,手机屏里怎能流淌出来?

结尾:当智能手机成了我们接触世界的入口,当地铁里、校园中、聚会上个个都成为“低头族”时,我们究竟对多少真实的乐趣视而不见?尽管,我们终究不能也不必彻底放弃手机,但适时与它暂别,把视线从虚拟世界移向现实世界,你一定会发现:线下的世界,大有乐趣!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4

开头:一年四季的轮回,春夏秋冬的更替,都似车轮般的缓缓碾过,可是,又有几人从岁月的车轮中读出不同的韵味?

新抽的柳芽,刚醒的小草,复苏的万物,都享受着春风拂面的细腻与温柔,吸嗅着春暖花开的香韵与芬芳作文。春日的阳光,装点了大地的色彩,增添了春日的明媚。春天是生活、是色彩、是生机、是明丽的代言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贺知章在欣赏春天时感觉到的乐趣。

看到热情似火的阳光,听见激情豪迈的乐章,让我感受到夏的热情,在夏天,我没有束缚,游弋其中,感到的是一片霞光、一片温暖。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是杜甫在欣赏夏天时描绘的乐趣

美轮美奂的红叶胜景,泛着红光的火红枫林,让我忘记一切的凄美、一切的眷恋、一切的压抑。秋天,唯美而意味深长。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在欣赏秋天时聆听的秋声。

呼吸腊梅的诱人香醇,寻觅松柏的刚强精神。也许,冬天使我受益的最佳时刻吧。

结尾:回味四季,我才发现,原来欣赏也是一种乐趣,这种乐趣,只有细细品味自然,细细回味岁月,才能将四季参透。

欣赏,不仅仅回味无穷,得到的乐趣也是无穷的呢。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5

开头:养花是一种娱乐。养花需要足够的时间与耐心,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一直以为养花是为了看花,《养花》这一篇作文改变了我的看法。

《养花》这篇文章写的是老舍先生在自己养花的过程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的乐趣的事。

闭书长思,这篇作文犹如一杯绿茶,入口清淡无奇,回味甘甜香浓。既用平凡的句子叙述家常,又用暗藏的词语引人深思。例如:“摸着门道,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啊!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此句虽然并不闪光,但是其中的寓意却令人回味。老舍先生不嫌麻烦,天天照料花草,因为

还有“看着朋友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句话讲述了老舍先生在养花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付出的快乐。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别人的开心,心里肯定特别喜欢。因为欣赏花和养花是不同的两件事。欣赏花只能令你有感官上的美的享受,但是养花可以令你在收获时感受到成就与欣慰,令你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

结尾:不仅是养花,生活中的乐趣还不少呢!你可以饲养宠物,可以到大自然里去观察,可以学习一门手艺,可以写

老舍爱上了养花,因为他爱上了生活;我爱上了生活,所以我也爱养花……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6

开头:人生在世,可以享受的有很多,而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享受生活的乐趣。

生活像一道菜,你就是厨师,酸甜苦辣都由你自己去添加,但最多的,希望是浓浓的甜。

生活像一本书,让人百看不厌,从中,也学会了许多。

享受生活,分享快乐。

若没有生活,就难以感到亲情的可贵,爱情的伟大,友情的仗义,恩情的感动。

一个个故事曾告诉我们:生活有多广阔,一个个案例告诉我们:生活有多可贵。

生活,也许有苦有甜,但永不要放弃生活的希望。

我庆幸,我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听到鸟语,嗅到花香,我能看见高山流水,奔腾不息。我能行走在天地间,行侠仗义,生活的乐趣有许多,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受人帮助亦是一种快乐。与人交流是一种快乐,回报社会亦是一种乐趣。

品尝到大千美食或饱览世间万象这都是一种快乐不断尝试乃至成功或永不放弃,梦想成真这都是快乐。既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能享受到失败的无奈也是一种难得的快乐。

当你饥饿是,有人会为你做饭。当你生病是,有人会为你着急。当天气转凉时,有人会提醒你加衣。当你遭遇困难时,有人能为你献上一份力。这都是生活中的乐趣。

哭时,有人会为你细心的擦眼泪,笑时,有人能陪伴你左右。

我喜欢能在行云流水间感到生活的魅力。我喜欢在电视前,被别人的悲欢离合而牵动心灵。我喜欢有人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的心灵。

这都是生活的乐趣,他林林种种,难以数清。

结尾:虽然有时生活会像一杯白开水。但你一定要相信,是杯中的沉成入了水底,你一定会越品越甜。

虽然生活有时会像一杯苦涩的咖啡。但你一定要相信,怀着欣赏的心态去品,你一定会越品越香。

虽然生活有时会遭遇挫折,但你一定要相信,只是天使绽时离开,你一定会成功的。

永远不要放弃生的希望,享受生活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7

开头:读书、教书、着书、藏书是历代文人毕生之快事,因此书自然就成了文人最心爱的东西。读书,顾名思义,就是与书籍打交道。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一语道出享受读书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在于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传承文明、文化的载体。俄国作家高尔基就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句古训最多只能传几十或是上百年,但若是记载于书上后,千年也不会消失。如先人竹简刻书的《史记》。‘

读书的乐趣在于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本书,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批注后又整理出了一本“进化”的书,这本“进化”了的书再传播给其他人,这本书就又“进化”了又“进化”。就象一个小雪球,越滚越大,成了一个大雪球。伟大的数学家笛卡尔就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每个人从中都可以得到无数个前人的经验,同进他也能将自已的经验总结后,留给他人学习。

读书的乐趣在于它对人精神的一种潜移默化。不管是一本漫画,还是一本人物传记;不管它是一本散文集,还是一本

朱熹曾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我认为这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因为心到了,眼和口也就只是接受信息的工具罢了。读书时,需要细细的咀嚼,消化每一个字,直到读懂,读透。“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已被你“贯彻落实”。那么,这本书就早已深深地印在你的心里,你就可以将书中看到和学到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了。

结尾:读书有乐趣在于第一,“书是一代对一代精神上的遗训。”吸收前人经验,增加自我生活经验;第二,“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自已写文章,能引用的让文章中出现几句睿智的话语,使文章大放光彩;第三,“活到老,学到老”,让你的生活不再空虚,十分充实,第四,“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见多识广,大开眼界,熟识天文地理,古往今来;第五,“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加了自身的修养,可以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想到这些,我就希望所有的同学和朋友们能和我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因为只要每次读书时都能认认真真,你就会发现读书不仅仅是烦恼,而是无尽的乐趣。

读书的乐趣作文结尾8

开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题记

在喧嚣的世界中,充满新奇,充满诱惑,让人迷惘,在玩乐中失去了方向,究竟这一生将向何处,我们存在的乐趣在哪里?

我也曾迷惘,也曾彷徨,睁大了双眼却看不到前方,凄迷的眼睛任风吹雨狂。

袁隆平说:“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如一语惊醒梦中人般为我指明了方向。我们拥有生命的意义所在不就是为事业而奋斗,并乐此不疲吗?

我不禁想起袁隆平的一生是多么充实,多么快乐!他的目标是让人类远离饥饿,尽管这个目标太大、太遥远,但他在一步步努力。曾经我一直在想,会有这样远大理想、神圣事业的人一定相貌伟岸;可我在电视见到的竟是一个黑黑的、瘦小的、却极为和善、可爱的老人,就是这样瘦小的身躯顶住了烈日的晒烤,育出了被世人称奇的“东方魔稻”。他的事业让他快乐。

还有一位热爱自己事业的痴狂者——贝多芬,他一生创作了无数不朽的乐章,他对音乐的热爱是常人很难想象的。他有着火一样的头发,其实他更有一颗火一样的心。后来他患上耳疾,但他没有屈服,反而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咬住小木杆听声,他的乐趣在于他的音乐事业,每当听到《命运交响曲》那雄浑的音乐响起,眼前便浮现出这位音乐巨人。

结尾:我也该为我的梦想而奋斗,人生短暂,我不愿那逝去的日子充满懊悔,而是让每一分钟都充满意义。我也将有我的事业,也许现在我该努力学习,我希翼着梦想插着翅膀,带我飞翔。

哪一天独上高楼,望天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为梦想的事业而奋斗,所以我快乐。

设计思路:

《美丽的颜色》是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八课,是《居里夫人传》的节选部分,属人物传记。课题“美丽的颜色”涵盖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居里夫妇提炼出的镭具有颜色美丽,自动发光的外在特点;二是居里夫人不畏艰辛,献身科学的美丽人格。本课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人物形象鲜明,所在单元写作设计为人物传记。因此,依据文本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记叙文阅读理解能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3.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圈点勾画法。

2.朗读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美女,知道这是谁吗?(课件出示居里夫人拿着镭的照片。)

生回答后,师引导: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则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知道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而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这位美女——居里夫人。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

二、教学新课

(一)走进文本,初步感知“美丽”。

1.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速读全文,标注自然段。(教师提示学生统一标注课文18自然段后单独成段的省略号为“19”自然段)

2.提问:本文题目《美丽的颜色》,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文章当中,大家圈点出来,告诉老师,

明确: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句子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们一起来把文章这几个段落齐读一下。

学生齐读17——22自然段。

自由朗读。

教师指名男女生各一,分角色读。

引导归纳:在这对话中,人物情感对“美丽的颜色”从期待到确信最终惊喜万分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变化中,看到居里夫妇如呵护自己孩子般地研究镭的科学热情,读出题目“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

它:颜色美丽,自动发光。(板示)

(二)品析词句,体悟深层“美丽”。

师:只是,这篇文章“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文章1——16自然段写了些什么?谁能概括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可多叫几人,反复引导。

明确:居里夫妇探究提炼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1.师:请问,“艰苦”以及“微妙的快乐”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圈画并批注。

(学生可同桌、前后合作交流圈点勾画。)

2.指名学生朗读赏析,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

(艰苦)

工作环境恶劣

工作条件简陋

工作过程辛苦劳累

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微妙的快乐)

献身科学的热情,迎难而上的毅力,相互扶持的恩爱。(意思相近即可,并板示。)

3.师:由此可见,“美丽的颜色”除了指居里夫妇的工作成果——镭的颜色,更是指 。(引导学生归纳:居里夫妇的美好人格。)

师:而这,正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板示:美丽的人格)

三、拓展对比,品析写法。

本文是一篇传记,文章后面部分与前面我们所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样以对人物及事件的描写和记叙为主。前半部分,作者却偷了懒,大段大段地摘抄了居里夫人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学生讨论探究后,指名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不能,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使文章更具真实性,给人“身临其境,如经其事”的感觉。另一个,也因为作者身份的不同(课件出示作者简介),让我们从这篇传记中既读到了居里夫人,也感受到了作为小女儿的作者对父母浓浓的爱惜与敬仰之情,使传记的情感色彩变得更加浓厚起来。(可结合课本45页“阅读提示”品析。)

四、再次朗读,升华总结。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读后半段的“美丽的颜色”,体会居里夫妇的幸福快乐。(看哪……看哪!到完。)

师:我们永远记得镭的美丽颜色,可是我们记住的只有镭荧蓝发光的美丽吗?

明确:还有居里夫人熠熠生辉的一生追求及美好人格。

师:是的,这光辉的美好人格是世间最美的色彩。其实,拥有着美丽颜色的镭一直侵蚀着居里夫人的肌体,她曾经的美丽健康在献身科学的道路上悄悄隐退,最终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白血病而亡。大家来看看这样的她还美丽吗?(出示居里夫人年老时的照片)

明确:美!因为人格的美丽是永恒的!

五、作业布置。

1.选择一位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老师等,写一段15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要求:可借鉴本文引用传记人物原话的写法。

2.课外读一读《居里夫人传》,了解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品德力量和科学贡献。

六、板书设计。

随文设计(略)。

喜欢就赞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